药健网 您好, 网上买药 欢迎到 药健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文章 > 百姓“不能承受之痛”地方病“毒瘤”如何切除?
搜索热门榜
百姓“不能承受之痛”地方病“毒瘤”如何切除?
2015-12-9  来源:新华网
 

  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碘缺乏病……长期以来,这些地方病仿佛“噩梦”,困扰着贫困地区老百姓,成为危害他们身心健康的“不能承受之痛”。
 
  地方病防控像是一场“人民战争”,近年来在全国各地陆续打响,并进入“攻坚”阶段。那么,地方病“毒瘤”如何有效切除?又如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
 
  贫困百姓“不能承受之痛”
 
  “刚开始以为是老茧,痒得使劲抠,还去医院割过,结果没多久又长出来。”44岁的兴仁县交乐村村民谭化德说,在他的手上,布满了玉米粒大小的砷疔,黑黑的一片。
 
  贵州黔西南州兴仁县与安龙县交界处有座“煤山梁子”,地下面都是高砷煤,过去两县的老百姓不知道,去那里挖煤烧,像谭化德一样,很多人从十几岁就因此染病。
 
  谭化德告诉记者,由于患病难以外出打工,全家四口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和在附近打闲工,年收入六七千元,但两个孩子读书一年就得花掉上万元,生活压力很大。
 
  燃煤污染型砷中毒发病源于居民就地自采区域内分布的高砷煤,在敞炉燃烧满足做饭、取暖、干燥食物等生活需要时,导致室内空气和存放的食物遭受严重砷污染所引起。
 
  贵州是全国最严重的燃煤污染型砷中毒病区,在两个市(州、地)的4个县(市、区)范围内有砷中毒流行,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皮肤色素异常、皮肤过度角化,握不了锄头,脚疼下不了地,严重患者皮肤溃烂甚至发生癌变,如皮肤癌、肝癌等。
 
  长期以来,贵州也是燃煤型氟中毒的“重灾区”,据贵州省卫生厅统计,贵州有37个病区县,1000万人遭受地氟病威胁,107万人因身患氟骨症陷入困境。
 
  毕节市是贵州最大的地氟病病区,市卫生局副局长邓韬说,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氟中毒表现为氟斑牙、氟骨症,重症者会导致严重残疾而彻底丧失劳动力。氟中毒可防不可治,一旦患上,极易因病致贫、返贫,严重影响山区群众脱贫奔小康。
 
  打响防控“攻坚战”切除“毒瘤”
 
  《全国重点地方病防治规划(2004-2010年)》指出,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与不利于人们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疾病的总称。
 
  规划指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其中重病区大多集中在西部偏远、贫困地区,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节病、克山病等。
 
  近年来,各地陆续打响防控“攻坚战”,实施“饮水安全工程”、“清洁工程”、“炉灶革命”等,从改换农村基础设施入手,帮助农民改变生活习惯,有效预防和控制曾经“肆无忌惮”的地方病。
 
  “1994年以来,国家及省、州专家多次派专家来安龙,调查燃煤型砷中毒情况,县委县政府对境内涉及高砷煤的煤洞全部炸封,大力宣传烧高砷煤会引发砷中毒,在学校开展教育课,取得了好的效果,至今未发现新发砷中毒病例。”安龙县疾控中心副主任贺启生说。
 
  2005年,贵州省利用中央转移专项资金在砷中毒病区完成了1万户的防砷改炉改灶任务,炉灶改良任务全部完成。同时在病区采取了封闭高砷煤窑、换烧低砷煤和规范驱砷治疗等防治措施,推动了病区居民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
 
  贵州省卫生厅厅长王建富说,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改良炉灶398万余户,占病区炉灶应改良户数的99.34%,基本完成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的任务。
 
  我国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的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均不同程度地流行碘缺乏病,受威胁人口约7.2亿,曾有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3500万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万人。而截至今年5月,全国28个省份均达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到2015年将实现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标。
 
  探索长效防控机制方能“标本兼治”
 
  记者采访的一些卫生疾控专家指出,地方病防控是全方位的,政府不但要通过改良炉灶等方式切断群众与“毒源”的接触,更重要的是必须普及健康知识,转变群众生活方式,探索建立长效防控机制,方能“标本兼治”。
 
  在贵州,于2008年启动的“小手牵大手”健康教育行动,在病区3至9年级学生中普及健康教育课程,通过作文比赛、墙报、板报等形式,强化地氟病防治知识,再通过学生向家长和邻里宣传。同时,培训卫生、疾控项目实施人员及学校师资和乡镇村干部,深入村镇宣讲,在赶集或义诊咨询中散发宣传资料,促使病区群众向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贵州地氟砷病病区范围广、防治需求量大、防治任务艰巨。‘炉灶革命’虽已取得好的成效,但后期管理任务依然艰巨,需要群众自发维护、更换铁炉,把改良的铁炉保养好、使用好。”贵州省疾控中心地方病防治所流行病科科长梁音说。
 
  有媒体呼吁,在煤价飞涨的形势下,要为病区农民提供他们买得起的煤,解决他们的生活能源问题;同时,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推广电饭炉、电饭煲等电器的使用。
 
  还有基层人士提出,中央及地方应在资金上加大倾斜,支持地方病病区的监测、宣传工作,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努力建立起卫生、社保、民政等联系扶持机制,完善医疗救治体系,千方百计减轻地方病患者的生活负担,帮助病区群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